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70岁老人为蚁族设计"胶囊公寓" 讽喻房价畸高

半岛晨报  作者:时言平 刘凯玲   2010-04-07 10:20

图为黄老先生和自己建造的胶囊公寓。

[话题背景]

最近,在北京,一位78岁的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每间长2.4米、宽仅0.72米,里面只容一张单人床,床头也可当凳子,人坐在床头,在一个小隔板上上网。房间内有照明灯、电源插头、电视插口和宽带口,每个“胶囊”还都装有防盗门,备有电磁炉、锅灶等。租金200~250元/月。黄日新是去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

[网络调查]

在参与调查的7172名网友中(截至6日上午11时),89.4%的被调查网友表示目前国内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严重,另外52.9%的被调查网友认为胶囊公寓能得到推广,用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33%的网友判断胶囊公寓难以得到推广。

[名词解释]

胶囊公寓

胶囊公寓又称胶囊旅馆,源于日本,日文叫“カプセルホテル”,是“Capsule Hotel”的音译。胶囊旅馆的最初设计者是建筑家黑川纪章。1979年,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胶囊旅馆。1985年,随着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举行,紧急修建胶囊旅馆,容纳大量观光客,经电视台报道之后开始被社会广知。当时的租金为每晚1600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5日元)。而今,虽然租金涨到每晚3000到5000日元,但仍旧比普通旅馆便宜许多。

“胶囊”的长宽高:胶囊旅馆分别是2米、1米和1.25米,一个身高1.80米的成年人躺下翻身是没问题的,坐起身来也不会碰到头。一床、一桌、一台电视,基本是内部的全部家具了。袖珍桌子也就门把手大小,只能放眼镜、手表等小物件。墙壁上有一排电子开关,是控制胶囊内灯光、温度及音响设备的。

“胶囊公寓”问世讽喻房价畸高

老人设计“胶囊公寓”与其说是一种民间智慧,还不如说是一场吸引眼球的行为艺术,是对当下楼市暴涨局面的无情讽刺。

深圳集装箱蜗居尚未淡出公众视野,北京老人设计的“胶囊公寓”问世。民众化解蜗居尴尬的民间智慧让人五味杂陈。长2.4米、宽仅0.72米的房间放一张单人床都捉襟见肘,又如何设计成“五脏俱全”的公寓呢?如此紧凑的住房,住起来恐怕并不舒服。尽管老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刚毕业大学生的过渡房问题,老人准备赔本把“胶囊公寓”租出去,但是并没有多少毕业生对这种没有起码居住尊严的“胶囊公寓”领情。老人设计“胶囊公寓”与其说是一种民间智慧,还不如说是一场吸引眼球的行为艺术,是对当下楼市暴涨局面的无情讽刺。

缺乏现实购买力支撑的楼市繁荣局面显然无法让人信服。种种迹象表明,房价暴利空间并未真正剔除。如果楼市虚火不退,房价逆势上升,即使当下楼市释放了一定的刚性需求,开发商重复2007年楼市高位时捂盘惜售的惯用伎俩,制造楼市暴涨的恐慌局面。可以忽悠一时,也只会让开发商摇摇欲坠的信誉丧失殆尽,不利房产市场长远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房价走向到底如何,应由购房人与开发商在市场框架内博弈。开发商主动放弃暴利心态、还原房价成本,才是理顺房产市场供求关系,支撑楼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开发商继续秉持暴利心态,房价远远超出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即使开发商制造出楼市热销假象,因为担心房价上涨,消费者心态比较焦急,但是相对于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大宗住房消费而言,房价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差太大,楼市除了释放一些刚性需求,炒房客大肆投机以外,并不会有多少平民百姓一掷千金跟风买房。如果房价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差太大,楼市除了释放一些刚性需求外,缺乏持久繁荣的原动力。 在我看来,“胶囊公寓”问世的现实语境,实际上给当下楼市暴涨局面开出了中肯的药方。虽说住房消费已经进入了市场化时代,房价走向应由消费者与开发商在市场框架内博弈。但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看,作为百姓重要生活资料的自用住房,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实际上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一方面提醒地方政府体现责任担当。打破房地产财政思维,降低地价与税费让利于民,为房价理性发展提供市场原动力,为城市蚁族提供廉租房等保障房源,维护他们起码的居住尊严。另一方面也提醒开发商改变暴利思维,主动还原房价成本。如果地方政府不走出房地产财政怪圈,在降低地价、税费方面尽到责任;开发商不放弃暴利心态,房价继续高企,楼市繁荣局面恐怕难以持续。

“胶囊公寓”时代,卑微的蚁族没有尊严

这些“胶囊公寓”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笼民》的电影,影片描述了香港老弱贫苦人聚居“笼屋”里的生活,“笼民”们的生活让人感到震撼和诧异。

北京一位78岁的退休老人,在注意到蚁族的生活后,自学电脑和设计建“胶囊公寓”,希望让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得到重视,政府出台政策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虽然老人的胶囊公寓鲜人问津,但是其一片良苦用心却足以让我们这些正在城市边缘挣扎的蚁族们感动不已,并且老人发挥余热搞出来的创意,也总比两会中一些委员跑到唐家岭抹几滴眼泪更具实用性。

不过,笔者却担心“胶囊公寓”会不会成为政府解决蚁族保障性住房问题的灵感,从而变成现实。毕竟去年经济学家茅于轼曾建议廉租房不设厕所,尽管出发点是防止富人购买,但无论是“胶囊公寓”、深圳的集装箱住所还是“没有厕所的廉租房”,包含的都是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对卑微蚁族们的歧视和敷衍,特别是目前保障性住房虚火的情况下,真担心这些卑微的蚁族们哪一天被迫住进了这种压抑似棺材的“胶囊”里。

这些“胶囊公寓”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笼民》的电影,影片描述了香港老弱贫苦人聚居“笼屋”里的生活,“笼民”们的生活让人感到震撼和诧异。可事实上,无论是黄日新老人设计的“胶囊公寓”还是“没有厕所”的廉租房、集装箱住房,和香港的“笼屋”并无多大区别。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大陆版的“笼屋”,而住在这样的廉租房或者“胶囊公寓”里的蚁族们也许将成为大陆的新“笼民”。

香港和内地大城市都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化的现象。但不同的是,香港,人口密度大,即便想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笼民”因受到土地等客观影响较大。可是对于内地的城市而言,地方政府对解决住房保障这一民生问题的决心不够大,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虽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口号喊了很多年,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最起码应该有个大概的日程表和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可是我们回首看看:与地方政府支持商业性住房开发红红火火的局面相比,保障性住房建设显得异常寒酸,并且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上也是制度乏力:6连号、开宝马住经适房等足以说明保障性住房无论是建设还是分配,虚火旺盛但却迟滞不前。

无论是“胶囊公寓”还是“集装箱住房”抑或是某经济学家所提倡的“没有厕所的廉租房”,似乎都让我们感觉到:作为处于大城市财富底层的蚁族们,即将迈入一个内地版的“新笼民时代”。而到了这么一天,我们还有尊严可谈吗?

阅读推荐:

2010年甘区新增20个新盘 高性价比吸引购房者

大连二手房或借春展先抑后扬 二季度或现拐点

一季度大连市内四区房地产交易税仅收3.18亿

组合贷款转公积金贷款 今日起在大连试点运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大连官微

关于房子的一切都在这儿
相关知识 更多>>
新闻聚合 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